亚洲量化基金卷土重来

亚洲量化基金卷土重来

源节点: 3022712

量化投资者——量化基金——是资本市场上数据和人工智能最早、最贪婪的用户。它们在美国已经成为一家大企业,但由于业绩不佳,它们的全球支持者基本上放弃了在亚洲运营的宽客。

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该地区的量化投资者表示,一些亚洲基金的表现现在优于美国和欧洲的基金。这些商店最适合寻找替代数据,训练算法以找到最佳流动性来源,并利用亚洲的许多市场特性,不介意当地情况是看涨(如日本和印度)还是看跌(如中国) 。

“中国市场情绪不好,但我们可以把钱投入到其他人没有做的事情上,”一位量化投资者在一次私人论坛上表示。 地精。这是因为量化分析师使用计算机生成的算法来寻找依赖于波动性而不是宏观增长的市场信号。他们通过利用主流投资者认为存在问题的市场摩擦来实现繁荣。

从零到英雄

从 2015 年到 2021 年,在零利率的车轮下,亚洲的量化因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能跑赢基准。分配给量化基金的大型资产所有者已逐步撤出亚太地区:一位投资者表示,2015 年该地区的行业管理国际资产规模达到 7 亿美元的峰值,但如今总额已低于 500 亿美元。

这是残酷的控诉; 2018 年至 2020 年,美国领域也经历了“量化冬天”,但该行业规模庞大且成熟(摩根大通表示,2.5 年达到峰值 2019 万亿美元)。然而,亚洲的量化分析师表示,从日本开始,他们在过去 18 个月中一直在创造阿尔法(超过基准的回报)。现在,量化经理对中国和印度将取得丰硕成果感到乐观。

尤其是中国的工业在过去两年里取得了腾飞。这是一个庞大且高度自动化的市场,这使得它非常适合量化玩家。

中国扩张

对中国量化行业规模的估计各不相同。中国媒体援引华泰证券的一份报告称,截至 1.08 年底,国内行业规模为 148 万亿元人民币(2021 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由 High-Flyer Quant Investment、Yanfu Investments 和上海明弘投资管理等大型本土公司组成。

近年来,一些量化领域的巨头纷纷在中国成立,包括 Citadel、Bridgewater Associates、Two Sigma 和 Winton Capital。



其他报告引用了较小的数字,但他们一致认为 2021 年是中国的分水岭,管理的基金和资产数量激增,以及大型外国投资者的进入。

量化分析师使用算法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交易。他们有不同的类型,包括高频交易员(或称HFT,需要以纳秒的速度进行交易)、商品期货顾问(CTA,利用期货追逐趋势)、价值投资者、市场中性投资者、和统计套利者。

追逐因素

最流行的量化投资形式是处理大量数据,以确定为投资组合策略提供信息的“因素”,例如基于股票价值、流动性、规模、动量或其他特征的因素。除了高频交易之外,量化分析师更喜欢寻找能够在短期到中期(几天到几个月)持续的因素。

然后,这些投资者使用自动或系统的交易策略来执行这些因素。

有几个因素使亚洲最大的市场成为经验丰富的量化分析师的游乐场。首先,中国、韩国和台湾等市场的零售量高达 50%,而美国和欧洲仅为 10% 至 12%。一位投资者表示:“还有更多的散户投资者可供选择。”

新兴市场的监管较少,这意味着合规性和报告较少,而且宽客更容易避开雷达——他们喜欢的地方。

也许亚洲(尤其是中国)的最大优势在于,当地效率低下,这意味着宽客可以找到比美国更多与当地指数不相关的股票。鉴于中国市场规模庞大,其与全球市场的相关性异常不高。

“亚洲是创造阿尔法的地方,”这位投资者表示。

本地与全球

目前,全球量化分析师比大多数国内竞争对手享有优势,这些竞争对手数量众多但缺乏成熟度。一位外国投资者认为,只有五分之一的中国公司在其交易策略中部署人工智能。这些商店通常以总回报为目标,而不是风险调整后的回报。

“当地管理者大多忽视夏普比率,”一位在中国的全球投资者表示。 (夏普比率衡量的是投资组合在一段时间内相对于其基准的相对表现。)“他们对基本上只做多的投资组合收取对冲基金费用。”

国内基金也倾向于依赖类似的交易算法,例如成交量加权调整定价(VWAP),该算法全天稳定地执行交易,而不是深入挖掘以发现市场模式中可靠的波动和其他低效现象。但亚洲市场往往有宽客喜欢利用的特质,例如中国交易日开始时成交量集中。

这意味着精明的玩家可以产生更多的阿尔法。

规模化挑战

但亚洲的量化策略面临着美国或欧洲不存在的三个挑战。首先,可供借入的股票并不多,而借入是做空交易的重要工具。

其次,可用的对冲工具很少。其他地方首选的工具是期货指数,但在日本以外的亚洲,这种工具很少见。在中国,投资者可以使用现货市场ETF来管理风险,但数量有限,例如中证300。

第三个也是最大的挑战是监管。在亚洲,规则经常变化。例如,今年早些时候,韩国禁止卖空。自2015年股市崩盘以来,中国监管机构还没有采取过如此极端的措施,但他们却在不断摆弄诸如限制每日交易量或个股头寸等规则。

据当地媒体报道,中国证监会目前正在调查使用量化交易策略的对冲基金和券商,以回应当地竞争对手和散户投资者的抱怨,称这些公司在中国 A 股市场长期低迷之际却获利。

据报道,中国证监会以及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监管机构正在关注程序化交易,即一篮子股票的自动交易,这是宽客执行的主要内容。

中国在 2015 年空难发生后进行了类似的调查;最终证明卖空者无罪。鉴于中国渴望吸引外资,量化投资者预计当局不会像韩国那样禁止他们的活动。但不确定性增加了开展业务的成本。美国式的闪电崩盘可能会吓到渴望稳定的中国官员。

公开市场参与者的回归

但总体而言,亚洲(包括中国)的量化分析师看好 2024 年。但股票借贷减少、对冲工具较少、监管不确定性等限制限制了量化基金在失去优势之前可以筹集的资金数额。行业高管表示,如果中国量化基金管理着 1 亿美元的资产,其表现就会开始不佳。

但鉴于市场存在大量低效率问题,精明的多位经理可以将资金分配给不同的精品经理,以创建更大的投资组合。这种多经理管理方式在华尔街是常态,但在中国却是新鲜事,因此先驱者将有机会以很小的风险获得丰厚的回报。

问题是中国和其他专注于亚洲的量化分析师是否会吸引全球资本。当地基金经理以全球资产所有者普遍退出亚太地区量化为理由,认为只有最大的机构才能维持区域授权,其比例可能略高于其全球资产配置的 5%。

“外国有限合伙人(有限合伙人)对私人资本的敞口过多,”一位量化分析师表示。 “他们需要从公开市场中获取阿尔法,这在亚洲最容易做到。这就是未来。”

时间戳记:

更多来自 地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