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行业净零排放领导者 - Carbon Credit Capital

货运行业净零排放领导者 – Carbon Credit Capital

源节点: 2672919

物流业,尤其是货运,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货物在各大洲之间的顺畅流动。 然而,该行业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根据国际运输论坛 (ITF) 的数据,货运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7%,仅航运业就贡献了近 2%。 随着世界越来越意识到可持续实践的必要性,货运业的主要参与者已在减少碳足迹和致力于净零排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研究两家领先的货运公司马士基和汉堡南美的可持续发展计划,重点介绍他们为成为行业净零领导者所做的努力。

马士基:制定碳中和路线

作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马士基积极应对其对环境的影响。 2018 年,公司制定了到 2050 年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马士基实施了多项可持续发展举措,重点关注三个主要领域:

  1. 能源效率: 马士基在提高其船队的能源效率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 该公司引入了新的船舶设计,并通过实施先进技术来优化航线以降低燃料消耗。 自 41.8 年以来,这些努力使每个集装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 2%。
  2. 替代燃料: 认识到传统化石燃料的局限性,马士基正在积极探索替代燃料选择。 该公司与行业领导者、研究机构和政府合作开发可扩展的解决方案,例如生物燃料和氨。 他们的第一艘碳中和船将于今年秋天在哥本哈根投入使用。 这艘由碳中和甲醇提供动力的开创性船只将作为未来燃料技术的概念验证,并展示绿色航运业的可行性。
  3. 合作: 马士基深知全行业协作对于实现净零排放的重要性。 该公司已加入多项全球倡议,例如“实现零排放联盟”和“海运宪章”,以推动集体行动并分享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实践。 此外,马士基积极与其客户、供应商和利益相关者合作,以促进可持续实践并在整个供应链中培养环境责任文化。

汉堡南美:迈向更绿色的未来

汉堡南美是全球领先的航运公司,自 2017 年起成为马士基的子公司,与母公司一样致力于可持续发展。 该公司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实现净零排放:

  1. 舰队优化: 汉堡南美投资于采用最先进技术的现代化节能船舶。 通过改造现有船舶、优化船体设计和实施先进的余热回收系统,该公司显着降低了燃料消耗和排放。 自 50 年以来,这些改进使每 TEU(二十英尺当量单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 2%。
  2. 环保操作: 除了投资高效船舶外,汉堡南美还专注于环保运营,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该公司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慢速航行、天气预报和实时监控,以优化油耗并减少日常运营中的排放。 汉堡南美还在其办公室和航站楼内部推广可持续实践,包括减少废物、回收利用和节约能源。
  3. 透明度和问责制: 汉堡南美致力于透明地报告其可持续发展努力,以促进信任和问责制。 该公司定期发布其可持续发展绩效数据,让利益相关者能够跟踪其实现净零排放的进展情况。 汉堡南美还开发了环境管理系统 (EMS) 来识别、监控和管理其环境风险和机遇,进一步表明其对持续改进和环境管理的承诺。
  4. 合作与伙伴关系: 与马士基一样,汉堡南美认识到合作在推动行业可持续变革方面的重要性。 公司积极参与全行业的倡议和合作伙伴关系,例如“清洁货物工作组”和“可持续航运倡议”,以推进最佳实践并促进更环保的供应链。 汉堡南美还与其客户、供应商和利益相关者密切合作,鼓励可持续实践并推动整个物流行业的积极变革。  

数字化在实现净零目标中的作用

数字化已成为帮助物流业实现净零排放的有力工具。 Maersk 和 Hamburg Süd 都利用数字技术来优化运营、提高效率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高级数据分析、物联网 (IoT) 设备和人工智能 (AI) 的使用使这些公司能够实时监控其车队、优化路线和速度,并发现改进机会。 通过采用数字化,马士基和汉堡南美正在减少他们的碳足迹,并为更高效和可持续的物流业铺平道路。

企业领导力的影响

马士基和汉堡南美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为物流行业的其他公司树立了重要的先例。 通过设定雄心勃勃的净零目标和实施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计划,这些公司展示了该行业积极变革的潜力。 他们的领导为其他组织树立了强有力的榜样,激励他们采取行动并加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结论

随着世界继续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后果,货运业在减少全球排放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马士基和汉堡南美作为该行业的净零领导者脱颖而出,展示了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承诺,并为其他公司效仿铺平了道路。 通过投资于能源效率、替代燃料和行业合作,这些公司正在努力实现更绿色的未来,并激发整个物流行业的变革。 随着越来越多的组织加入到净零排放的竞赛中,集体影响无疑将导致更可持续和更环保的全球供应链。

来源:

时间戳记:

更多来自 碳信用资本